糖心vlog官方网站在线观看:糖心传媒柚子猫甘雨在线-世界和平论坛丨如何实现中东持久和平?中外专家对中国作用抱有期待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1

“在中东实现和平问题上,我们怎么能够让以色列接受‘两国方案’?如果以色列不接受‘两国方案’,是不是中东和平就遥遥无期了?”

“‘两国方案’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但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以色列越来越不接受‘两国方案’。但长远看,如果以色列真正想要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那必须有巴勒斯坦建国,否则不仅是地区国家不安全,以色列自身长远的、可持续的安全也很难保证。”在7月4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构建中东持久和平”小组讨论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唐志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自2023年10月以来,中东地区的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今年6月13日至6月24日,以色列与伊朗爆发大规模直接冲突,其间美以战机对伊朗多处核设施实施轰炸。尽管目前双方已经宣布停火,但美以日前仍多次威胁将对伊朗发动新的袭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誉院长阎学通在小组会上致辞时表示,中东战争仍在延宕,“讨论如何恢复中东和平、打造一个地区安全架构来实现持久和平恰逢其时。”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9日,伊朗德黑兰,一栋居民楼遭到以色列空袭。视觉中国 图

“两国方案”仍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路径

当地时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表示,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不应再继续下去,巴勒斯坦问题不能再度被边缘化,阿拉伯民族的正当诉求应当尽快兑现,广大伊斯兰世界的正义声音必须得到重视。“两国方案”是打破中东乱局的唯一现实出路,国际社会应为此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行动。

与会嘉宾一致表示,“两国方案”仍是目前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案,但对问题可以解决的情景有不同态度。埃及前外交部长纳比尔·法赫米表示,要稳定地推动中东地区的发展,以色列就不能继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如果巴勒斯坦无法独立建国,冲突就会继续。他表示,有些人宣称“两国方案”不可行,因为很难让以色列非法定居者从约旦河西岸回到以色列,照此逻辑,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赶走也是不对的, “以色列不相信巴勒斯坦能够建国,他们不是想解决哈马斯的问题,而是想要解决巴勒斯坦人的问题”。

他在回答其他嘉宾提问时也强调,以色列没有主动提出过任何倡议“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来与阿拉伯国家实现邦交正常化,只是把问题丢给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如果没有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提,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办法持续抱有好的希望”。

唐志超表示,中东地区要实现持久和平,首先还是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他表示,二战结束后困扰中东发展与和平的核心问题就是巴以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中东就一日不安宁,‘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他指出,现在的以色列政府越来越奉行军事冒险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和大以色列主义,如果以色列继续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对‘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约旦前外交大臣哈提卜则表示,今天距离《奥斯陆协议》签署已经过去了32年,世界也目睹了以色列在过去27年来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表示,在推动巴以实现和平的高潮时期,曾有65%-70%的以色列民众是支持和平进程的,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比率在持续下降”,同时,和平进程“在巴勒斯坦方面也有所弱化”,“在达成和平协议的问题上,双方都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他表示,原本的和平协议已经持续了多年,但却并没有真正实现和平,没有真正解决核心关切——让巴勒斯坦建国、让以色列接受“两国方案”,“除非我们能够成功解决这一核心关切,我们这个区域是不能迎来持久和平和稳定的。”

沙特阿拉伯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穆阿利米表示,没有巴勒斯坦建国这个前提,中东的和平就无从谈起,而如果“两国方案”失败了,国际社会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没有替代方案等于没有其他选项,‘两国方案’就是我们唯一的选项”。不过他认为,现在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国内的民意,都越来越支持巴勒斯坦立国,“这会对美国政府的决策有所影响”,“如果我们能让美国公众认识到这一点,去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进而影响以色列的决策,这也是一种帮助我们在中东实现持久和平的可行方式。”“对中东未来的情况,我有更积极的预期。”他表示。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巴以冲突这样长期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最终还是要坚持能够实现“两国方案”的解决。他表示,当前应努力推动加沙立即实现停火,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能够顺畅地进入加沙,并在此基础上筹备召开更有权威、更广泛的国际会议,使巴勒斯坦问题能够重返正确的解决轨道。

中国在中东安全上“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在回答澎湃新闻有关中国如何帮助目前一些中东国家在发展与和平中取得平衡的问题时,唐志超表示,中国目前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促进有关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综合实力的提升,实力提升了才能有安全。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从力所能及的角度来提升中东有关国家自身的安全能力,增加地区国家安全能力的建设,“这也是中国同地区国家安全合作的另一个很重要方面。”

在3日论坛举行的“泛安全化与全球安全困境”主题大会上,沙特费萨尔国王学术与伊斯兰研究中心主席图尔基·费萨尔亲王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现在已经在中东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本地区问题的解决。两年半以前,中国在北京促成沙特和伊朗达成和解,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巴以冲突中,希望中国可以继续对冲突双方发挥积极影响。”

在4日的小组讨论会上,与会嘉宾也就中国与中东安全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面对外国嘉宾对中国在中东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些误解和质疑,中国嘉宾还做出了回应。

穆阿利米表示,沙特希望与中国通力合作,推动中东和世界实现可持续的平衡。他表示,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亚洲、非洲、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国家带来了繁荣,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软实力,而沙特则推出了“2030愿景”,旨在将沙特社会和经济推向更高成就和更高发展水平,两国在经济上、政治上、道义上都应该发挥全球性大国和地区大国的作用,推动一个建立在平等和公正基础上的长久和平。

他表示,中国没有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和影响力干涉中东事务,但中东国家也希望中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以色列和美国“认识到巴勒斯坦建国的重要性”,从而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哈提卜也强调,中国与中东所有国家关系都不错,中国也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来进行良好的斡旋,在推动中东发展与和平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赫米则指出,在阿拉伯世界看来,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承担特殊的责任,要推动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追求和平,才能够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

吴思科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与推动中东地区实现长久和平“非常契合”,“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反对‘文明冲突论’。”他表示,在中东热点问题上,中国持续不断地进行斡旋;在劝和促谈、推动构建新的机制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努力,比如提出解决以伊冲突的“四点主张”。他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在中东的实践,本身也是提供一种去霸权化的安全替代方案,“通过发展赋能弱化冲突的根源,以多边协调取代集团对抗。”

针对有外国学者提问“中国如何填补地区‘真空’”的问题,吴思科表示,中国从不认为中东地区存在所谓“真空”的问题,中国尊重地区人民的选择,反对外部力量强加某种方案或推行自己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加强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各领域合作,而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在为地区稳定与国际和平发展稳定做贡献。

唐志超也表示,中东冲突爆发后,确实有很多人在问“中国什么时候派军队?中国什么时候送武器?”这是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安全观错误解读和没有深入了解的结果,中国领导人曾特别表示,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不填补权力真空,也不拉帮结派”。他表示,在中东的安全问题上,《全球安全倡议》为地区提供了新的安全观和安全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济互惠、发展和合作,也推动了地区国家更坚定地走发展与和平的道路。同时,中国在推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斡旋沙特和伊朗复交,“中国在安全倡议方面其实并不只是喊喊口号,还是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的。”